什么情况下村里才能收回村民的土地?

土地回收指的是由国家或有关部门,按照法定程序,对已出让或划拨出的土地收归国有的行为。土地回收涉及多种情形,本文主要从承包地回收以及宅基地回收两方面展开,承包地和宅基地是与村民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两类土地,其回收情况也应收到关注和重视。
一、承包地收回
承包地与农户的经营发展密切相关,根据相关法律规定,承包地的权益主要包括土地的使用权、收益权和流转经营用权。土地承包方有权决定如何利用土地进行生产经营,有权获得相关的农产品收益,同时还可以通过转让出租等方式流转土地经营权获得收益。
一方面,承包地有着多种权益,因此对承包者来说是,承包地是十分重要的财富,承包者的合法权益受到法律的保护。例如,根据《农村土地承包法》规定,土地承包合同一经签订,便具有法律效力。这说明已承包出去的土地不能随意收回,有效的保障了承包者的合法权益。
但另一方面,承包地作为土地,对国家来说也是重要的资源,需要受到一定程度的保护。在承包出去之后,也不代表承包者可以任意利用土地,必须遵守相关法律规定,在合法范围内利用承包土地。如果做出抛荒撂荒等违法行为,有关部门则可以将已承包的土地收回。
《土地管理法》第三十八条明确规定,禁止任何单位和个人闲置、荒芜耕地。已经办理审批手续的非农业建设占用耕地,一年内不用而又可以耕种并收获的,应当由原耕种该幅耕地的集体或者个人恢复耕种,也可以由用地单位组织耕种;一年以上未动工建设的,应当按照省、自治区、直辖市的规定缴纳闲置费;连续二年未使用的,经原批准机关批准,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无偿收回用地单位的土地使用权;该幅土地原为农民集体所有的,应当交由原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恢复耕种。
因此,获得土地承包权并不意味着可以随意闲置土地,而是需要对土地进行有效利用,不能抛荒撂荒,浪费土地资源,否则依法将面临承包地收回的相关情况。
二、宅基地收回
宅基地的主要权益主要包括集体土地所有权、宅基地使用权以及房屋所有权。对于获得宅基地的村民来说,有权获得宅基地使用权以及在宅基地上依法建设的房屋所有权。
宅基地的利用也需要遵守法律规定进行,如果违法利用宅基地,例如长期闲置或者改变批准用途,则可能面临宅基地被回收的情况。
1. 长期闲置
宅基地的利用与承包地的利用原则相通,作为重要土地资源,都需要有效进行利用,不能长期闲置。
2. 改变批准用途
宅基地是村民用于建设自身住房的土地。在宅基地的利用过程中,如果未按批准用途,在宅基地上擅自建设厂房、养殖场等非住宅用途的建筑,也将面临宅基地收回的后果。同时,未获得合法批准建设的房屋也将被认定为违建。
因此,在建房前一定要明确相关程序和法律规定,避免房屋建成后才发现属于违建,造成巨大损失。
总的来说,无论是承包地还是宅基地,都需要依据法律规定,合法有效的进行利用。不能随意闲置和滥用,否则可能面临土地收回、违建拆除等后果。为了保护自身合法权益,更需要事先了解相关法律,必要时还可向专业人士寻求帮助。
声明:
1、以上内容来源于法律人士的投稿,目的在于分享更多法律信息;如内容涉及侵犯您的知识产权或其他合法权利,请发送邮件至:kefu@haolvshi.com.cn ,我们将第一时间予以核实和处理。
2、本平台提供的相关信息仅供参考,您在使用时应自行判断其正确、可靠、完整、有效和及时性;您应自行承担因使用前述资料信息而产生的风险及责任。
3、好律师网:律师在线咨询,人工智能法律,24小时专业自助律师服务平台。找律师、写合同、打官司,律师24小时提供服务,请上好律师网www.haolvshi.com.cn